我們只有10%是人類.認識主宰你健康與快樂的細菌

這本書含有相當多突破的嶄新觀念,心得筆記如下:

 

◇人類的基因與細菌共生:

★當人類的基因定序後發現基因數遠低於科學家的估計:21000個基因,行為複雜如人類的生物,基因卻只有稻米的一半,比水蚤還少!

★人類是與大量細菌「共生」的「超有機體」(可惜我在書中沒讀到90%的細菌是怎麼算出來的?),特別在腸道,不同的細菌群落會對人類的健康甚至思考有驚人的影響力。人類如果算進共生細菌的基因,複雜度可就放大很多倍。 事實上,每種細胞中都有擁有的粒線體,在遠古時期曾經是獨立的單細胞細菌,卻在演化過程中併入大型細胞的成員。

★大腸並不是一個只會吸收水分的器官,而是細菌的舞台,盲腸可以視為細菌群落的中心,而闌尾的功能為可以猜想為收藏備份細菌, 有的細菌可以分解人類本身無法消化的纖維素,而且對人體產生極佳的助益。因此吃植物纖維不是只會產生糞便的堆體,事實上對健康大有幫助。

★ 如同寄生蟲,細菌也能影響宿主的思考行為,若梭狀芽孢桿菌進駐腸道,分泌神經毒素透過迷走神經直達血腦屏障,可以造成後天自閉症。益菌反過來能夠安撫過於好戰的免疫系統,並透過刺激迷走神經讓人快樂不憂鬱。

★ 無菌小鼠在感覺緊張時會過度分泌壓力荷爾蒙,比一般高出兩倍。小鼠的勇敢行動和社交互動行為會受到腸道細菌移植的影響。

★ 接吻的目的可以視為以交換唾液和細菌。

★ 水蛭和吸血蝙蝠依賴細菌將血液轉換成各種營養;大熊貓依賴細菌消化竹子的纖維素。

◇需要細菌安撫的免疫系統:

★有些流感是青壯年死亡率較高,原因是免疫系統為了趕走病毒引起細胞激素風暴,造成激烈發炎,甚至連血球都被吞噬。年輕強壯的病患免疫系統風暴越嚴重反而容易死亡。

★衛生假說認為過敏是因為衛生條件提高之下缺少病原體(細菌、病毒、寄生蟲),使好戰的免疫系統轉而攻擊無害的對象造成的。

★衛生假說的矛盾:大腸內仍有幾公斤重的微生物,免疫系統反而放過他們?事實上人類的免疫系統並不該任意攻擊非自身的外來者,而無條件放過自身的細胞。應該更有智慧地選擇對象,否則,豈不是連食物也要攻擊?有些生理機制甚至需要免疫系統摧毀部分自身的細胞。

★衛生假說補強後成為老朋友假說: 老朋友指的是正常菌落,隨著我們一起演化並與免疫系統溝通。可以發現有過敏症的嬰兒,腸道細菌缺乏多樣性。 近年來發現調節型T細胞可以使免疫系統冷靜下來, 不可思議的是它竟然是由腸道內的脆弱類桿菌在指揮,釋放口令密碼物質給免疫細胞。

★ 痤瘡又稱為(青春)痘,是非常普遍的皮膚疾病,但是在未開發地區卻不常見,可能是免疫過度反應造成慢性發炎的表徵。

◇細菌有分好壞.抗生素利弊:

★我們幾乎不可能阻絕與細菌的接觸,但是,由於細菌本身為了搶地盤而具有互斥性,所以多樣無害甚至有益細菌的存在興盛,反而可以避免少數特殊有害細菌對人體的攻擊。這讓我想到若是有對人友善的流浪動物守護在一個社區,反而可以阻擋有攻擊性的流浪動物入侵。

★最有益和最有害的細菌,皆與我們長期共同演化,所以相當了解如何操控我們的身體的運作。只是差在前者與我們互利共生,而後者只將我們當作跳板。

★使用抗生素治療可以救命,但是會不分好壞地大殺目前存在的各種菌種,「災後重建」細菌重新繁衍,可以形成不一樣的細菌群落,如果對人體有害的細菌趁機坐大,將導致人體長期不健康,這可能就是抗生素發明之後人類雖然壽命提高、死亡率降低,卻飽受接踵而來的文明病之苦的原因:肥胖、各種自體免疫疾病、多發性硬化症、過敏、糖尿病、自閉症等心理疾病、消化道疾病…

★給家畜施予抗生素,除了可以在密集飼養下免於生病,還有加速增肥10%的效用。抗生素對人類也有同樣的效果,目前有用在治療早產兒身上。 腸道細菌的兩個主要分類為擬桿菌和厚壁菌,厚壁菌似乎可以幫助腸道吸收更多熱量,所以厚壁菌較多容易肥胖,擬桿菌較多則傾向纖瘦。抗生素作用下,因為屬於厚壁菌中的乳酸桿菌有抵抗性,所以會在腸道佔了上風。類似的道理,勤洗手、洗澡會使耐肥與沖洗的細菌佔優勢,再加入抗菌劑,則使得耐抗菌劑的細菌佔優勢。

★ 流汗的味道主要是來自腋下與鼠蹊部的泌離線釋放費洛蒙,但本是無臭的,臭味的原因是皮膚上的細菌將它分解,不同的細菌會產生不同的氣味。

◇難以捉摸的肥胖成因:

★肥胖的成因並不只是熱量攝取和運動量所能簡單決定,即使是籠中缺乏運動的庭園林鶯,也能在每年特定的時間快速增胖,另一個時間恢復苗條。

★一份食物中含有多少熱量,對於有不同腸道菌叢的人而言是不一樣的!習慣吃不同的食物,也會造就腸道菌叢的變化。

★ 我們所遺傳得到的基因是可以被啟動、關閉、加強、減弱的。而細菌可以改變基因的表現,例如說:要將脂肪儲存下來還是燃燒掉?

★ 感染雞病毒可以明顯造成肥胖,在無菌小鼠的實驗和人類的血液分析得到證實。

◇腸漏症可導致肥胖、麩質過敏和其它疾病:

★小腸壁的細胞是以鏈狀的蛋白質相接,如磚牆般排列。解連蛋白可以使蛋白質鍊鬆開,讓血液中的水份快速穿出腸壁形成腹瀉,卻也使大分子(例如麩質和脂多醣等)有機會由腸道中混入血液,引起免疫警報,又稱為腸漏症。

★脂多醣進入血液中引發免疫系統傳遞細胞激素(不曉得麩質會不會?),使全身發炎造成肥胖症。不像纖瘦者在儲存能量時會分裂更多的脂肪細胞,肥胖者的噬菌細胞會使脂肪細胞膨脹擴大取代分裂。

★麩質是一種穀類蛋白,又稱麵筋。對麩質過敏者可分兩類:一種是乳糜瀉的患者,導致麩質透過腸壁混入血液;另一種是細菌群系失調,使免疫系統對麩質反應過度 。

★丙酸鹽透過腸漏進入血液中可使大腦發炎,易於記憶卻無法遺忘,導致自閉症。

★喜愛黏液的阿克曼氏菌會發出訊號促使腸壁細胞分泌更厚的黏液,阻止脂多醣穿過腸壁進入血液中。

◇攝取纖維大有益處:

★研究近80年來的飲食與體重變化,會發現脂肪和糖分的攝取量其實降低了,然而體重卻上昇了!關鍵差異極可能是纖維素攝取量降低,才造成肥胖。

★人類腸道內以纖維素為食的細菌(普雷渥氏菌和普氏菌),消化纖維素釋放的副產品,可以同時防止腸漏安定免疫系統產生纖瘦素(產生飽足感的荷爾蒙)。而當它減少,厚壁菌就取而代之 。吃不同的食物,會擁有不同的腸道菌叢。想減肥只是少吃多動是不夠的,還要多攝取纖維才能增加益菌的數量!

◇母親傳遞細菌給下一代:

★母親的身體會透過自然產時的陰道和糞便,以及後續的乳汁,安排將益菌傳遞給嬰兒,而且細菌的種類還會隨著不同的時期改變。所以剖腹生產和陰道殺菌,以及奶粉取代母乳,對下一代的健康並不利。免疫系統的功能不只是消滅害菌,還會將益菌從腸道運送到乳房,也就是母乳含菌難以長期保存的原因。

★人體沒有消化寡糖的酵素,但母乳中卻含有寡糖!顯示母乳有意餵養嬰兒大腸裡食用寡糖的細菌,寡糖分解時會產生有益免疫系統的副產品,正有如成人腸道中的纖維素分解。

◇糞便移植.益生菌:

★糞便75%的重量是細菌,17%是植物纖維。

★糞便移植就是益生菌移植。將健康者的糞便移植到長期不癒的嚴重腹瀉者腸道中,做細菌重建,是相當迅速有奇效的治療方式,最早由四世紀時中國醫學家葛宏「肘後備急方」提出。事實上,由於腸道菌叢影響健康範圍甚廣,糞便移植能改善的症狀遠不只是腹瀉。 正常人覺得噁心,長年飽受折磨的病患卻求之不得。 口服膠囊可以替代結腸鏡;合成糞便可以替代真實糞便,方法是在實驗室仿真腸道的培養健康糞便中的細菌。

★攝取益生菌有暫時性的幫助,還要攝取益生質作為益生菌的食物,才能維持較長期的效益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深林梢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