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有時會選擇花一些小錢做以前不可能會做的「傻事」,像是付月費給音樂串流,依聆聽歌曲將月費拆付給對應的音樂創作者,可支持自己喜愛的創作;在 LINE 商店購買一組可愛的心情貼圖,希望能帶給自己和身邊親友溫柔好心情,也回饋支持一下好用又免費的 LINE;手機 APP 讓我每天用零碎時間溫習一點英文單字,付費讓內容更齊全,同時支持繼續改版進步;房東換裝新冷氣,不再維修十幾年的舊機,我主動補貼 500 元,回饋未來可節省的電費,樂於雙贏…等等。
以前,我會覺得任何東西能找到免費的最好,而且很完美主義,被節儉的原則綁得很緊,一旦不得不花錢,心裡就會很掙扎、很計較…近年來,我有一些不一樣的感覺(可能有感於家教學生家長的支持,再加上閱讀思考了一些心理書籍,社會安全感提升的關係?),雖然說要等存到買房子的錢,還看似遙遙無期,但是人窮心也不該窮,我希望自己至少在經濟允許的小額度,對他人也能慷慨支持與回饋不要吝嗇,促進社會更美好,也讓自己的心情變得更美好。
我感覺…追求許多事情,應該或大或小設立一個合理的寬容額度,而且應該莫忘初衷:理論上自然朝向追求快樂和幸福!如果過於盲目行動追求極端的行動成就,可能就會陷入沒有必要的意識形態競爭,太偏激的原則會讓自己和周圍的人都受苦,有時甚至由愛生恨呢!而且,即使最終看似抵達了行動上的目標,可能與心理上的目標早就背道而馳了!
所以說…我反思…
省錢存錢好!但不必一毛不拔,或堅持一定要買到最低價;
養身健康好!但不必一點添加物或零食都不能吃;
吃素護生好!但不必對於沾染葷腥苛責自己或心存壓力;
追求卓越好!但不必以輸為恥,或非要贏得第一名。
畢竟從正反兩個角度看事情,往往都會有各自的道理,
即使決定選擇了其中一方,還是可以為另一方留下一點人性的寬容空間。
「重要的不是你經歷了什麼,而是你如何運用它。」
-心理學家 Alfred Adler 阿爾弗雷德.阿德勒
心理學家 Sigmund Freud 西格蒙德.佛洛伊德提出:
我們做事有兩個主要動機,其中之一為「渴望偉大」!
我們都渴望透過競賽,證明自己不凡的價值,
過程中自然地克服懈怠,卯足全力,激發潛能!
值得留心的是:莫忘了,競賽首要超越的對象-其實是自己!
抱持著莫忘初衷的智慧,充滿勇氣地規劃邁出人生的下一步吧!
懷抱夢想,每日尋訪勇氣… 當局者迷,留心莫忘初衷。